首页 > 专业科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与土壤中某些物质产生化学变化而被固定或保存下来,这种吸收作用称为()作用。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附

C.化学吸附

D.生物吸收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 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与土壤中某些物质产生化学变化而被固定或保存…”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题目来源:1月7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自然界中氮的循环2.内容:氮是动物、植物

题目来源:1月7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内容:

氮是动物、植物和原生生物体(如真菌、细菌)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体活动的必需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图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

在自然界中,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铵根离子(NH4+)和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为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为NH4+、NO3-、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影响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类的活动。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对有毒物质的自净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决定合理施肥量的因素是( )。
决定合理施肥量的因素是()。

A、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量

B、土壤中养分的含量

C、肥料的利用率

D、以上A、B、C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核心母粒主要应用于中化MAP配肥的作物营养系列产品,针对不同区域土壤特点和作物的需求,核心母粒具有()作用。

A.高效补充中微量元素、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等

B.高效补充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生长等

C.高效补充微生物肥料、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等

D.以上都不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树根有比较强的趋肥性。树木施肥时特别是施基肥时,肥料应施入()cm的土中。

A.5~8

B.10~15

C.18~20

D.30~50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由于外界各种电气设备的漏电与地接,在土壤中形成杂散电流,同样会和埋地钢管、土壤构成回路,在电流从土壤流到钢管处,其管壁产生腐蚀。()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化学勘探方法中属于间接勘探方法的是()。

A.土壤沥青法

B.土壤烃气测量法

C.土壤吸附烃法

D.微生物测量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除某些特定目的的研究外,土壤农化分析中一般采用()土样。

A.风干

B.烘干

C.新鲜

D.以上三种方法都常采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关于土壤有效氮的测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壤水解(性)氮常被看作是土壤易矿化氮。

B.化学方法分为酸水解法和碱水解法,最常用的酸水解法。

C.生物培养法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有选择性地释放土壤中的有效氮。

D.化学方法的测定结果与作物生长的相关性不及生物培养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般可以分为()化学形态。

A.水溶态

B.交换态

C.矿物态

D.螯合态

E.络合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关于混合土样的采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一采样点的厚度、深浅、宽窄可以不一致

B.应按照一定的采样路线(如S等形)随机布点

C.土壤的均一程度是决定采样点数最主要的因素

D.如果所采集的土样量太多,可混匀后随意弃去一部分

E.避免田边、路边、特殊地形、堆放过肥料的地方等特殊点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