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继续教育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是:

A.γc链基因缺陷

B.Btk基因缺陷

C.ADA基因缺陷

D.WASP基因缺陷

E.PNP基因缺陷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是:A、γc链基因缺陷…”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患儿,男,2.5岁,生后3天发现血便,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为8*109/L,此后血小板波动在5~30*109/L,常患感冒,约每月1次,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偶头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瘙痒。该患儿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C.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D.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病

E.反复呼吸道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以血小板减少、湿疹和反复感染为特征的是()。

A.选择性IgA缺乏症

B.Wiskott-Aldrich综合征

C.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D.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骨髓生成巨核细胞数目减少

B.免疫反应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脾破坏血小板增多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Wiskott-Aldrich综合征的特点是:

A.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缺陷病

B.表现为湿疹

C.血小板可减少

D.有荚膜的化脓性细菌为主的感染

E.T、B淋巴细胞均受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吕某,女,32岁。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伴月经过多半年,初步拟为"ITP",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A、脾功能

吕某,女,32岁。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伴月经过多半年,初步拟为"ITP",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

A、脾功能亢进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免疫反应异常

D、病毒感染

E、寄生虫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骨髓生成巨核细胞数目减少

B.免疫因素(血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

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D.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E.血小板功能异常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吕某,女,32岁。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伴月经过多半年,初步诊为“ITP”,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

A.脾功能亢进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免疫反应异常

D.病毒感染

E.寄生虫感染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关于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下列叙述何者为错()。

A.病毒感染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B.与HLA相关

C.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D.糖尿病易感性可以遗传

E.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目前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是()。

A.脾功能亢进、血小板被大量破坏

B.骨髓中巨核细胞生成受抑制

C.理化因素直接损伤血小板和巨核细胞

D.自身免疫产生抗体,破坏血小板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不属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是()

A.血小板计数减少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白细胞计数减少

D.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